《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壁虎借尾巴》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1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会认15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及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及自学合作学习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经历阅读、分角色朗读等,感知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及感知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课件出示小壁虎。)
师:这是什么动物,哪位小朋友认识呀?(生答,师板书。)
师:看了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出:“小壁虎为什么去借尾巴,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等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向老师请教。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阅读课文,画出人物对话。
(生自读课文。)
4、同桌读文,相互评价。
5、检测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师出示问题。)
⑴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生汇报,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教师让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小壁虎的尾巴不是被蛇咬断的,而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并通过表演来理解“挣”的意思;二是,小壁虎认为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借尾巴。
⑵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指名回答,师随着生的回答,贴出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他的心情如何?
生:很难过,很伤心。
师:试一试读出小壁虎当时的心情。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没有……尾巴呢?”,指导读好感叹和疑问句。)
2、小壁虎先向谁借尾巴?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请学生读小壁虎说的话,思考:小壁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看出的?)
(生汇报,师适时引导。)
师: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生答,并表示理解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的原因。)
3、分角色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
4、自由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交流:小壁虎又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课件出示:小壁虎向借尾巴,结果。)
(生汇报,师课件出示第三、四幅图。)
5、为什么他们都不肯借尾巴给小壁虎,他们说的话应该怎样读?(生练习读。)
6、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生戴头饰朗读。)
7、用“因为……所以……”句式练习总结。
8、小壁虎到处借不到尾巴,结果怎么样呢?
(生汇报,课件出示第六幅图,思考:从这里你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9、指导朗读全文。(生戴头饰朗读。)
四、积累内化,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2、你知道他们尾巴的作用吗?(课件出示其他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尾巴。)
3、假如小壁虎向他们借尾巴,他们会怎么说呢?试着说一说。
五、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回顾本课的教学,有以下三处较成功的地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
新课导入时,我利用电脑课件引出了课文中的小壁虎,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中,我运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头饰、图片等道具,把他们一下子带入了故事情境当中。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潜在智慧。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细细品悟课文第二自然段后,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五自然段。学生在充分朗读、理解的基础上,汇报自己的感受、想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以读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潜质
以读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小动物的感情世界,明白了动物的尾巴不仅有美观作用,还有其他用途。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说说小壁虎在向其他小动物借尾巴时,他会怎么说?他们会怎么答?这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留足了空间。
不足之处,我对学生的语言评价不够准确。如果对学生的语言评价能够富有激励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更高。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2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以创新教学为理念,着力于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及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把阅读与口语交际联系起来,边读边积累、运用,在语言实践中学会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感悟意境,积累语言。
3、能结合课文内容大胆想象、并乐于表达,练习有礼貌地与人交谈。
重点: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教师:头饰、多媒体课件、剪贴画。
学生:收集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
1、大家先来猜一个谜语。
爬墙上壁是英雄,身体扁平善捉虫,尾巴断了能再生,中医称它是“守宫”。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如果学生说出谜底,便接着问其原因;如果不能正确说出,教师则可加以引导)生跟着老师书空,齐读课题。引导生质疑,你有哪些问题想问?(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指导说话,梳理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黑板上,署上学生的姓名,以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估计学生的问题主要有: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小壁虎向谁
借尾 ……此处隐藏17599个字……解好,才能表演好。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关键在于恰如其分的引导。)
三、生字指导。
1、学生读认生字,识记字形,并组词。
2、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师生大比武,看谁写的对,看谁写的好。
3、师生相互评价,指导学生发现书写规律,总结方法。
4、练习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咬()房()妈()角()
蚊()方()吗()脚()
(指导意见:生字教学是一年级小学生的重点,也是其难点。形近字、同音字组词不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发现书写规律,总结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能力,是这节课的又一亮点。)
四、课堂练习。
1、文后练习“照例子填空”、“自选词语”。
2、照样子填空:
金灿灿油()黑()白()
(指导意见:迁移练习,学以致用。量不大但精,题不难而易。让学生感觉到我行。)
五、课后延伸。
认真朗读课文,续编故事。
(指导意见:看故事容易,编故事艰难。从教学中可以发现,这些学生很会续编故事。看来,学生续编故事的作业也就不难完成了。)
板书设计:
挣断逃生保护自己
小壁虎小鱼摇拨水
借尾巴老牛甩赶蝇子
燕子摆掌握方向
长出尾巴再生能力
教学反思:
读能识字,读能解意,读能感悟,读能激情。语文教学,贵在“读”字。简简单单的一个“读”字,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其神力无比,其效果显见。一个“读”字好生了得!
总评: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看到文章的题目,必然就会引起我们的思考: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它借到了吗?不借不行吗?众所周知,这些问题仅靠执教老师的简单说教,效果显然是不会好的。然而,王老师的这节教学设计,通节贯穿一个“读”字,读课题,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读对话,读问题;借助拼音读,离开拼音读,带着问题读,心怀感悟读,分着角色读,理解句子读。读,读,读,读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读中突出了教学重点,读中突破了教学难点。从本文的教学设计不难看出,既突现了执教者的教学风格,也看出了学习者的扎实基础,又凸显了师生课堂互动的精彩场景,大有过目不忘,记忆犹新之感。王老师简直把教案设计活了,把课堂读的活了!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1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意思,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出示小壁虎(贴画或简笔画)借尾巴?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壁虎吗?
二、根据问题自读课文
思考1、小壁虎向哪些动物借尾巴?
2、结果怎么样?
3、划出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2、小组交流(不认识的字向同学请教)
3、分段指明读课文
四、小结
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小鱼
拨水
牛伯伯
用尾巴
赶绳子
燕子
掌握方向
小壁虎
脱身
五、朗读练习
1、同桌分角色朗读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3、自由选择伙伴读
六、延伸
你还知道别的动物尾巴有什么用处吗?
七、交流资料
八、写字指导
九、课后练习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15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壁、虎”等生字,会写“河、姐”等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词的音。
2、结合看图、动作演示及学生的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
情感目标:
1、在读中感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对人要有礼貌。
2、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小鱼、黄牛、燕子的话,了解它们尾巴的作用。
2、学会生字词。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贴图、生字卡、词语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哪、呢、借”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生字的认读。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玩游戏:摸尾巴。小朋友,上课前我们先来乐一乐玩个游戏吧!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小耳朵,跺跺你的小脚,扭扭你的小屁股,摸摸你的尾巴。
2、哈哈,我们人要是有尾巴那就变成怪物了,可是小动物们都是有尾巴的,有一只小动物为了逃生失去了自己的尾巴,它是谁呢?就是它——板书:小壁虎
3、没有尾巴他想了一个办法,板书读:借尾巴。
4、借:可以借什么?你向别人借过什么?借东西、借钱、借橡皮擦、借铅笔…弟子规中有句“借人物 需明求 借人物 及时还 ”。好奇怪呀!没听说过尾巴也要借的,是谁要借尾巴呢?
5、板书读课题:小壁虎借尾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①为什么要借尾巴?
②向谁借尾巴?
③借到尾巴了吗?
④为什么没有借到呢?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课初就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让学生读题质疑即从小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二、认识“小壁虎”。
过渡:同学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爱动脑筋会思考。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谁要借尾巴呢?
1、认识“小壁虎”。它叫小壁虎,大家观察一下说说你的发现。
(我发现小壁虎是灰色的,有四条短短的腿、它的脚爪子像梅花,它还有一条尾巴。)
2、老师介绍小壁虎的本领:它的本事可大啦!它的脚趾有吸盘,能够在光滑的墙壁、天花板、甚至玻璃上爬行自如有“飞檐走壁”的特技。
3、夸一夸小壁虎:小壁虎你真厉害!齐读课题。
4、认识课题中还有2个生字宝宝:“壁”、“虎”
壁:(这是什么壁?)墙壁
挂在墙上的画叫“壁画”。
挂在墙上的装饰品叫“壁挂”。
虎:今年是“虎年”、山中大王是“老虎”、我们个个生龙活虎、长的虎头虎脑在虎年虎虎生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