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端午节教案

时间:2025-04-06 14:57:02
端午节教案精选15篇

端午节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端午节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活动准备: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一、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二、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活动结束!

端午节教案3

在4月25日的片信息技术优质课选拔时上了《端午节》一课,现把点滴感想记录如下:

这一课是小学信息技术(四下)教材中,网络单元的第二课时,在教材中,它确定了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确定相关主题;第二部分:查找整理资料;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它又分了3个方面:

1、确定主题后围绕主题搜集资料;

2、建立好相应类别的文件夹;

3、找到资料后,分类下载到电脑上。

在拿到教材时,第一感觉是这一课的内容是比较单调的,简单来说“搜索”、“下载”、“整理”6个字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走入课堂,又能让他们带着收获与思考走出课堂,是我在设计这一课时考虑最多的!

细看这一课的内容,深深感受一点,这一课的学习不只对本单元下面的课时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可以让他们有序的找到内容进行小报创作,而且,对于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如何对信息进行管理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重点考虑了如下几点:

1、分类整理应该是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求。

在教材上有两个方面的目标达成,一方面是建立各类别的文件夹,另一方面是找到资料后分类下载到电脑上。在试教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顺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达成一堂课的能力目标,便是对于以后实际的运用的影响是比较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在下载资料的过程中,要是没有要求分类,大部分学生是不会分类的,他们会把他们找到的各种信息放在一个目录下,是他们不会建文件夹吗?不是的,那是他们没有这种需求。在这堂课中,即使在教师的简单引导下,学生“明白”建文件夹分类比较清晰,在下载资料前进行各种文件夹的分类然后下载,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几个学生会在下载内容时先主动给资料分类呢?有小部分已经非常不错了,因为他们感受不到,这是他们的一种需要!

在学习这个环节中我做了调整,我先让学生自由下载各种各样的信息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然后再让学生从凌乱中自己去思考能让信息变得有条理化的方法,结果全班有大概20%左右的学生,能自己想到用各类文件夹进行整理,当他们把自己实际体验中的想法告诉大家时,再让全班同学来整理自己的信息,两种方式对比下来,明显学生对于这样的过程比较乐意接受。而且,在以后我们的实际运用中,我们自己电脑里的有些信息也是陆续存下来,到了一定量后,再根据已有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这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2、信息课不是纯操作课,学生应该有美好的情感体验。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形式,用纯“工具论”的眼光把它视为一门纯“应用”性的学科是片面的。我们的小学生生动也灵动,如何让他们从丰富多彩的学习中去感受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魅力,是我们一线老师应该更多思考的!

端午节这一课是以端午节为载体,让学生进行查找整理信息的学习。如果仅仅是按部就班下来,教材也不用选择端午节这样一个有民族气息的日子了,只要会搜索,会新建文件夹,会按一定的目录保存就可以达到目的了。而我们的小学生活泼而有朝气,他们有他们的思想,有他们的喜好,他们在他们每一天的学习中体验着不同知识的到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在学习中同时也有美好的情感体验,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学习,爱上学习!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把感受端午节浓厚的文化气息作为主线 ……此处隐藏8580个字……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一、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师:什么节日要吃团圆饭放鞭炮呢?那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

(3)师:什么节日要放风筝扫墓?还有最后一张图片这是什么节日要吃的东西?今天我们就要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4)师:看来我们中二班的孩子是真的长大了,这么难的问题都没有难倒大家。

二、基本部分

(一):1、师:端午节当天要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二):1、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新疆是很少见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简短的视屏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2师:现在我请所有的小朋友站起来跟我一起站起来尝试一下划龙舟做动作我今天还带了五个可以划龙舟的玩具我需要两组孩子和我一起玩其他的小朋友当观众帮我们加油

3、师:进行划龙舟游戏没有玩到的孩子下午我们出去作游戏的时候玩

(三):1、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他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

2、观看图片

三、结束部分

1、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感受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片,在动画片里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端午节。

2、师:你记住了吗?请男孩子慢慢的划着龙舟去上卫生间吧

四、活动延伸

1、手工课可以进行包粽子的活动

2、环境创设上进行端午节的布置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端午节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 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 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 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的传说及相关习俗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孩子兴趣浓,热情高涨。

2、这节课通过三个小活动,让幼儿与爷爷奶奶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孩子亲自参与了活动。锻炼了孩子动手能力,增进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3、从这次活动整个开展情况来看,我觉得孩子们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同时也得到爷爷奶奶的密切配合,但我觉得爷爷奶奶及孩子他们知道的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

4、此次活动,自我觉得参与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还需要我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对孩子的服务质量。

5、从这节课中,我也有所思,如果让我在开展同样的活动,我会采取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积极参与,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百科,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教案15

活动目标

学习朗诵童谣,感受童谣表现的端午划龙舟的民俗风情和热闹的节庆气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尝试配上打击乐表现划龙舟的欢乐情景。

活动重点

学习朗诵童谣。

活动难点

学习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

难点剖析

两种节奏型的结合让孩子们对节奏有些混淆。

活动过程

一、讲讲端午节及划龙舟

提问:哪一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那一项活动最热闹?

人们是怎么划龙舟的?

人们在划龙舟时,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欣赏童谣

1、欣赏童谣并讨论

2、感受童谣的节奏

3、学习打节奏

三、学习朗诵童谣

1、配上节奏朗诵童谣

2、游戏:划龙舟、赛龙舟

活动反思

活动前和幼儿进行了谈话,发现幼儿对端午节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仅局限于吃粽子这一风俗习惯。于是,活动围绕着粽子而展开。结合图片,幼儿了解到端午节不仅仅只有吃粽子这一习俗,还有划龙舟、喝雄黄酒习俗。幼儿随之对划龙舟产生了兴趣。通过欣赏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节奏,同时通过拍手、跺脚的肢体动作让幼儿感知节奏。整个活动后,孩子们都能有节奏地进行朗诵。

《端午节教案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