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点和线教案

时间:2025-04-01 21:31:03
点和线教案

点和线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点和线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点和线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陀螺旋转时,知道陀螺面上的图案会发生变化。

2.探索发现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点、线会“变”成圈圈。

3.体验陀螺旋转的乐趣,感知陀螺变化的奇妙。

【活动重点】

活动重点:探索发现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简单的点、线的变化。

活动难点:探索“同心圆”及“从圆心出发,画三条向圆外的线”的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玩过陀螺,知道陀螺旋转时,上面图案会发生变化。

物质准备:在圆心打好孔的圆形陀螺面,“同心圆”陀螺面,用乐高积木做出的陀螺。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幼儿进行组装乐高陀螺,并自由玩陀螺。

指导语:之前我们用乐高积木的齿轮、轴,组装成一个有趣的陀螺,你们还记得应该选用哪种规格的齿轮?齿轮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开始玩陀螺吧。

引导幼儿观察陀螺旋转时,表面发生的变化。

提问:老师为我们齿轮穿上了新衣服(有图案的圆形面),谁愿意帮我转动它?在陀螺旋转时,你发现了什么?它的图案会产出变化吗?

基本部分

1. 引导幼儿探索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点的变化。

(1) 幼儿拿出两张陀螺面,进行按规则进行画点。

指导语:拿出一张陀螺面,在上面画上一个大大的点;再拿出一张,在上面随意地画上多个大大的点。

(2) 幼儿分别转动两张陀螺面,观察交流纸上面的变化。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幼儿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发现的.喜悦。

(4)师生共同分享发现的现象,鼓励幼儿进行总结。

引导语:谁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发现。一个点时,你看到了什么?随意画多个点时,你又看到了什么?

2. 幼儿拿出“同心圆”纸片,进一步探索。

(1)幼儿沿着“同心圆”纸片上的圆线,画一圈点。

指导语:沿着上面的线,我们画上一圈点,可以稍微近一点,也可以稍微远一点。

(2)请幼儿大胆地猜测结果,并进行实验。

提问:画了一圈点,你觉得会发生什么?现在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吧。

(3)师生共同交流实验结果,请幼儿进行总结。

指导语:在同心圆上,转动一个点就是一个圆,我们画的这一圈点,转动时每个点形成的圆圈就在这个“同心圆”上,所以旋转起来我们只看到一个圆圈。

3.引导幼儿探索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线的变化。

(1)幼儿拿出两张陀螺面,开始划线。

提问:拿出一张陀螺面,在上面画上一条粗粗的线;再拿出一张,在上面随意地画上多个粗粗的线。

(2)幼儿进行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

指导语:原来在陀螺面上画线,旋转时我们会看到圆圈。

4. 幼儿拿笔“从圆心出发,画三条向圆外的线”,进行实验。

(1)教师提出关键问题,再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指导语:陀螺面上所有的线转动时都会看到圆圈吗?像这样的陀螺会怎样呢?

(2)幼儿进行实验,分享实验结果。

引导语:你用不同颜色,进行画竖线,它们的呈现的颜色,会一样吗?还是原来的陀螺面的颜色吗?

延伸活动

1.在科学区,多投放白色的陀螺面,引导幼儿进行后续的观察。

引导语:你们可以在科学区中,在陀螺面画一些有趣的点、线,也可以画一些图案,观察陀螺在旋转时,发生的变化。

2.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哪里还存在这种现象,并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点和线教案2

活动目标

1、复习1-7的数字排序。

2、正确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1、数量1-7的实物;

2、分别写有1-7的动物头饰7种;

3、1-7的数字卡每人一套;

4、地上画有各种写上数字的图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数1-7和1-7的排序。

1、教师:今天圣诞老人带来了七位客人,我们请他出来。

2、7位幼儿带着动物头饰出场,其他幼儿数出场的顺序,按头饰上的数字说出1-7的排序,复习认识1-7。

3、“圣诞老人”带来了一袋的`礼物,“圣诞老人”拿出一种礼物,幼儿说出有多少。请个别幼儿点数看。

二、运用多种感官7感知以内的数量。

1、教师敲铃几下,幼儿说出相应的数字,并伸出相应的手指。

2、教师举起一个数卡,幼儿轻轻拍手几下。

3、游戏:站图形音乐响起,幼儿按图形里数字的数量多少站进图形里。音乐停止,幼儿一起说出三角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个人;正方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人……。

三、幼儿操作,复习点数1-7的物体。

请幼儿数一数,每行数量是多少,再按数字涂色。

点和线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 的概念以及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2.知道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会按要求画出线段、射线、直线;

3.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 线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的情景中形成点的概念;

2.通过操作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要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难点:使用简单的几何语言。

教材分析:本节是从最基础的图形------点和线开始学习,通过观察探究让学生体验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性质,介绍它们的表示方法。因此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本节的重点。点和线是两个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又是构成其他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因此也与以后各章的学习密切相关,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必 要基础。应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为今后学好几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引导法。引导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简单的平面图形在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

教 具:电脑、投影仪、硬纸条、大头 针、泡沫板、课件资源、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此处隐藏8008个字……一起玩,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1)讨论:除了自己玩,玩具还可以怎么玩?

(2)幼儿与同伴交换或一起玩玩具,感受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点和线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初步感受作品的内容与意境,体会点和线在吴冠中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2、尝试运用点、线大胆创作,能较好地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3、能与同伴共同完成一幅圈画作品,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吴冠中及其作品风格,有基本的用毛笔创作的经验。

2、课件:吴冠中作品多幅,幼儿的'点线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三幅吴冠中的作品,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师:吴冠中是著名的国画大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他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欣赏《小鸟天堂》。

师: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画上还有什么?这些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心情怎么样?

(2)欣赏《城市》。

师:这幅画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些彩色的点可能是什么?如果你就住在这个城市里,你会感觉怎么样?

(3)欣赏《花草地》。

师:画上画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季节的花?

2、通过观察、归纳,感受点和线在吴冠中作品以及幼儿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1)师:吴冠中爷爷在画画的时候,用到了一个作画的好方法。你们找找看,是什么?

(2)教师小结:原来画家喜欢用一些大大小小彩色的点和一些粗粗细细、弯弯曲曲的线条来画画。我这里还有一些他的画,我们来看看都画了些什么,在这些画里奇妙的点和线又变成了什么。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小朋友的画里,奇妙的点和线又变成了什么。

3、幼儿创作。

师:请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合作绘画。你们准备用奇妙的点、线来画什么?怎么画?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师:你让奇妙的点和线变成了什么?谁愿意来说一说?

点和线教案14

【活动目标】

1、复习点和线的特点。

2、自己动手动脑体验探索点和线的多种组合图案。

3、感受点和线重组的美感体验游戏的乐趣。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点与线的卡片20张分类条两组

【活动过程】

一、探索过程

1、幼儿从袋子里抽出点线面的卡片每人一张,请幼儿讨论自己拿到的卡片。

2、复习点线面的特点幼儿自己分类站成两队,点和线两队。

3、教师出示点和线的条形卡,与幼儿共同总结探索点线的特点。

4、幼儿根据特点互相检查自己的卡片是否分类正确。

二、体验游戏

1、请幼儿在找朋友的歌声中按要求找到朋友。

游戏一、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卡片,点和点当朋友,线和线当朋友重新组合成新的图案,比一比谁的新图案漂亮。

2、游戏二、请幼儿尝试将点和线做朋友画出新的图案。游戏三再次重组,拼出新图案。

三、总结

请幼儿互评自己组合的图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鼓励引导。

四、延伸面的形成。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照片写生课,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们进行了很多课前的准备,例如:第一、看教学视频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教研与研究,并对教学难点进行了老师先示范,亲手作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例如画面的把握,水粉的调制上都做了很好的总结,然后进行了课程的操作。第二、收集水上运动图片,丰富的图片是展现孩子们对写生视野最开阔的途径,我们为了课程的完美与实际相结合,我们借鉴了,薛老师的视频教学,进行了丰富图片的搜集,不单单是水上运动项目,还有更多运动项目,供孩子们参考。

通过我们对米罗可儿的重视与我们对米罗可儿的喜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就有令人满意的成果。

本节课,我们进行了分组图片写生,我们抓住教学重点,画大、画满、动作不单一,水上运动,动态表现突出的特点,来引导孩子们进行了分组指导作画。在水粉的色彩搭配上,我们也做了一些准备。

作品评析:

1、孩子作品大气、饱满,动态表现完美。

2、孩子们能够大胆作画,通过他们作品的展现,孩子们自信心有了很好的提高。

3、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以基本完成我们这一节课所设置的目标。

感觉不足之处:

通过课程的结束与作品的呈现,我也发现了几点不足之处:

1、发现孩子作品色彩太单一。

2、在浪花的展现上没有达到“躲”的理想效果。

3、我只为了动态与画面的饱满度却忽略了脸部表情的展现,但是总体还是感觉达到了我们所预想的作品呈现。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是与米罗可儿的教学模式与有力的引导是分不开的,看到孩子们优秀的作品,看到孩子们自信的微笑,在对自己的教学有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与反思之后,我们深刻的感受到:米罗可儿所给予我们教师工作者与孩子们更多的是在享受作画中乐趣的同时,也强烈的收获了完美作品的呈现所带给我们的浓厚成就感~~

点和线教案15

教学目的:运用彩泥和小棒等材料,搭建立体形构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线材搭建立体形的组合方法。

教学难点:构成式样美→观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导入新课。

1、看图(1):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星星,用线将星座里的星星联起来,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如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点联成线后的狮子座、大熊座等。

2、看图(2):比利时的原子球博物馆简介:

这个馆是由12个球形建筑物连接而成,设计独特。

3、揭示课题。

二、学生自学尝试搭建简单的立体形。

分别由两位学生上台来用泥球、牙签组构三角锥体、正方体。

三、教师示范,师生交流制作步骤。

1、准备统一的“点”和足够的“线”。

(搓出大小统一的泥球多个)

2、在垫板上组合平面形。

3、在平面形的基础上朝纵向、横向添加发展。(板书:平面形→简单的立体形→复杂的`立体形)

四、利用制作成品和图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其作品构成样时更丰富。

1、简单的几何形体与复杂的立体形比较。

2、图利启发:如线的平行排列,同一点上线成发射状排出等。

3、教材中学生作品的欣赏与启发。

五、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做做玩玩,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运用彩泥和小棍,搭建出一种有趣的立体形。

六、作业展评,课堂。

《点和线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